紐約西村,慾望城市凱莉家的隔壁巷子,有一間優雅的台灣烏龍茶專賣店。
在北邊14街、南W Houson Street、東第六大道、西哈德遜河包圍起來的四方框裡,西村的紅磚矮房和現代建築,是許多品牌聚集的小波西米亞,內斂的風尚區。
這棟矮建築的一樓,黃銅色的「TÉ Company」字樣在咖啡色公寓大門嵌在磚牆之間,印在玻璃窗上的金色小茶壺,隱約透漏這是個雅致的空間。
拾階而上,牆上掛著Formosa時期的台灣地圖,不到20個座位。沒有大桶和堆積的茶餅,櫃檯後方陳列著精巧的金屬茶罐和甜點。台灣出生的Elena每年到台灣產地直接向茶農買茶,和來自葡萄牙的先生,曾是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Per Se副主廚的Frederico Ribeiro,一起經營這家Té Company。
翻著皮革製的清單,上面細心標註了每個茶款的茶農、品種、海拔高度、氧化程度、烘培程度,也描述了香氣口感和餘韻。這次選了重烘培的木柵金萱 (Ambrosia)、輕烘培的高海拔南投仁愛鄉青心烏龍(Pear Mountain Oolong at South Ridge),和大受歡迎的鳳梨迷迭香餡餅。
隔壁桌靜靜地翻著茶單,短短幾分鐘之間,似乎看見了從前葡萄酒單只看得懂價格的我。「你們喜歡哪種葡萄酒呢?」老闆一句話,讓有選擇困難的客人找到屬於他的下午茶。
靠窗享受灑進屋內的自然光,和街上好奇往內瞧的人們對望。茶過三泡才捨不得的放下,圓形的鳳梨餡餅,上層檸檬和微微柚香,粗鹽粒的鹹和鳳梨軟餡的甜,想起了鳳梨酥。
來自台灣山霧中的烏龍茶,會像頂級葡萄酒和單品咖啡一樣,在世界飄香。
Té Company:163 W 10th St, New York, NY 10014,http://www.te-nyc.com/
留言列表